更新时间: 2024-11-21 23:44:13 作者: Im体育app下载
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阶段,人口“一老一小”问题较为突出。
《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的策略,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尤其是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方面,《决定》指出需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健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热情参加,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促进医养结合。
近日,北京市多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北京市养老金融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在京保险公司兴办养老服务机构。一位险资养老投资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不排除在北京可能会再看更多的项目,目前都在评估阶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到,近年来已有超10家保险机构以或轻、或重、或轻重结合的投资方式筹备养老社区,重资产养老社区市场的布局尤为明显。10月以来,中国太平、泰康保险、太保人寿和国华人寿四家养老社区正式开业,据统计四家养老社区投资超过88亿元人民币。10月11日,中国太平·玉兰人家正式投运;10月23日,太保旗下的太保家园·武汉国际颐养社区正式开业;10月26日,泰康之家·瓯园宣布开业;11月8日,国华人寿旗下的国华·合悦家上海普陀国际康养中心正式启用。
近年来,记者看出,养老社区的重资产投资模式在保险业中更受欢迎,泰康保险、太平洋保险、中国人寿保险及新华保险等头部险企纷纷加速布局。
“重资产模式”指保险集团依托自身资产优势,自建养老社区项目的运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保险公司在项目前期扮演投资商、开发商角色,后期转为运营商。相较于依赖第三方合作展开养老社区投资的轻资产、轻重资产相结合的投资模式,重资产模式下险企对旗下养老社区项目控制力度较大、自主程度高,但对公司资金流动性有所要求。
多家险资养老社区发展均偏向重资产投资为主、轻资产投资为辅的发展模式。中国太保在此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养老社区运营模式将继续坚持“轻重并举,先重后轻”的发展思路。当前,太保已初步完成重资产项目布局,并将多措并举加快轻资产项目的发展。
事实上,虽然重资产模式备受青睐,但其成本回收慢、盈利周期长的问题也注定了其门槛较高,只有少数大型保司在有充足现金流的情况下才可以有效的进行大量的布局。此外,有业内人士认为,“优质资产荒”也是限制险企养老社区布局脚步的一大原因。
例如,此前太保养投首席运营官张志远就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过太保家园重资产项目的布局补点偏好。他表示,“项目补点会坚持‘区位更近、规模更优、客户更老’的原则,优化项目布局。”而要满足在区位上更接近城市中心等要求的优质资产必然有限。
当然,虽然目前险资的养老社区运营以重资产为主,但对于轻资产业务的发展也在持续探索。此前,国家卫健委表示,我国养老已形成“9073”格局。“9073”格局的含义为,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面对90%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庞大需求,与第三方合作开发的居家养老业务应运而生。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相继推出了“保险+居家养老”的解决方案,抢滩居家养老市场。业内一致认为,在少子老龄化深化的前提下,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与机构养老服务的市场空间正在不断扩张,险企养老创新布局需进一步满足市场多层次需求。
今年6月,新华保险与中信养老达成合作,首批优质合作养老社区落地,在轻资产养老布局迈出第一步。与此同时,中国人寿“暖心居”、中国太保“百岁居”、友邦保险康养管家、中意人寿“悦养老”、阳光人寿“孝无忧”等品牌的相继亮相,标志着多家险企已发力布局居家养老服务赛道。
业内认为,单一重资产模式存在前期投入高、盈利周期长的困局;而轻资产模式亦存在产权归属不明晰、第三方合作关系长期持续性存疑的弊端。轻重资产相结合的模式保留了险企自建养老社区的主动权,同时亦通过收购、租赁等第三方合作方式灵活性更好地进行布局,或将成为未来养老产业布局的主流选择。
近日,北京市多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北京市养老金融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在京保险公司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意见》基于北京“991”养老服务新格局和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提出二十项具体措施。其中指出,要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和引导有条件、有经验的在京保险公司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或利用乡村闲置资源建设异地康养社区。鼓励金融机构助力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为优质养老项目向河北、天津具备条件地区延伸布局提供金融服务。
中国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由“三支柱”构成。第一支柱是覆盖超10亿参保人数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为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由单位与职工共同缴费,国家提供政策支持;第三支柱则包括个人养老金及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业内认为,《意见》体现出对养老保险体系中“第三支柱”的重视。
根据北京金融监管局数据,2024年三季度末为止,全市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累计投保23万人次,保费规模37.6亿元;北京市商业养老金累计有效开户4.6万户,资产余额93.4亿元,已形成一定规模。《北京市养老机构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3月,北京全市共有578家养老机构,床位总数为10.9万张,收住老年人达44938名。2013年至2023年的十年间,北京市养老机构数年均增长率达16%,但其中连锁养老机构仅占30%。
对于北京机构养老的成长市场,泰康、新华等头部险企此前均已通过或重资产配置、或轻重资产结合的投资方式在北京设立养老机构。大家保险在北京市朝阳中心区开设大家的家·北京城心社区,中国人寿则在天津设立国寿嘉园·天津乐境。以上四家养老机构均已投入运营。同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太保家园官网查询发现,太保家园·北京国际颐养中心于2022年12月29日正式动工,或将于明年开业。
对于近期在京设立养老机构,一位险资养老投资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目前确实有一些规划,会持续考察,不排除会在北京或相近的区域看一看是否有比较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