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4-01-16 11:26:02 作者: 开荒保洁
2020下半年到现在疫情逐渐平复,旅游业有所反弹,酒店业还是受到不小的波动。
在后疫情时代,酒店各方面的品质及细节也将得到全新考验,调研数据表示,在选择酒店时人们对卫生健康的重视程度从原来的73.7%上升至94.2%,而在卫生细节方面,无接触服务等成为新的关注焦点。
酒店行业更新迭代快速,显而易见很多酒店已然悄悄做出改变,人们下榻的商务酒店开始慢慢的变新潮,度假酒店的风格慢慢的变多元......
全球疫情与自然灾害爆发,让我们再一次对于自然生态与绿色环保有了深刻理解,全国人民对环保与健康意识有所增加,消费者更看重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
设计更要遵循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保护生态自然环境,以敬畏之心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
不是所有的酒店都依山傍水或是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空间要着重景观和小品的营造,带给人静美闲适的享受。
酒店从建筑外形亦小到家具的选材都应从节能环保材料的设计点思考,在建造过程中建议选用竹子、粗矿的石材、木材、陶砖等本地物料,家具优先选择像藤编椅、原木茶几,麻布窗帘等舒适材质。
像张家界的民宿梓山漫居建筑主体采用原汁原味的湘西建筑特色-吊脚楼的形态,并全部选用当地原生态建筑材料,从家具到饰品,都透露着古朴而自然的气息。AD国际在设计中无不体现着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合二为一理念的坚持,甚至连浴室和建筑的砖石都由工人一块块打磨成相契合的形状后进行拼装垒砌。
西塘的良壤酒店拥有一个3000亩地的有机生态农庄,餐厅所有的食材每天新鲜供应,从土壤的调配到灌溉的水质,都在尽力追求与食物的一期一会。除食物外,就连所有的沐浴洗护产品都是纯植物提炼。
这样的绿色健康理念是酒店业的一种标榜,健康环保不是表面的夸夸其谈,要从细节贯彻到底。
在国外康养产业很成熟,我国康养型酒店仅占市场总份额的2%,蕴含巨大发展空间。据权威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总人口的15%,中国有75%的人正处于“亚健康”状态。我们国家社会结构老龄化等趋势也给康养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疫情的发生,健康的生活理念受到慢慢的变多人的推崇,不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对于度假或者康养的需求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生活节奏的加快,无数人都需要寻求压力释放的点,这一现象也为健康养生旅游打开窗口,康养型酒店正可以带给人身心放松的双重解压。
如今康养酒店的项目十分丰富,有SPA、饮食调养、药浴、美容美体等,还有很多都附带体检中心,客房内安装藻钙空气净化器等高科技产品。
万豪,希尔顿和温德姆等全球大型酒店集团近几年也都在不断推出新的举措,将康养概念融入客户住宿体验,提供特别设施的健身客房、养生菜单,组织身体训练和精神修炼课程,组织烹饪课程,研讨会等等。
酒店的投入与回报率,成本控制和建设效率始终都是投资的人最关注的问题,酒店的设计企业需要向一体化发展,服务内容包含建筑景观,机电光室内设计VI等,完整的服务配套也会成为投资者的优质选择。
在疫情的催化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五G时代加速到来,智能化设计无接触式服务已经被很多酒店普遍的使用,这也是高科技在酒店“个性化体验”方面的重要表现,如无线充电设备、声控控制、人脸识别、无钥匙入住等。
阿里旗下的未来酒店FlyZoo Hotel,智能化的设计在“未来酒店”随处可见,在未来酒店,“脸”是通行证,乘电梯、开房门、去餐厅、去健身中心,统统可以刷脸。还可以召唤一个半人高、可自由移动的机器人,提供拖鞋、用具以及餐品等所需服务,就连健身房也科技感十足,全息互动大屏承担起了私教的作用和身份。
在不久的未来,AI尤其是语音识别(语音客控)、人脸识别、VR、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IOT等技术不断开始应用到酒店场景,酒店的更迭时代就快来了。
随着90、00后的崛起,消费行为上更愿意尝试更多新鲜的体验,消费频次活跃,物质层面的奢华并不足以吸引他们,如今更需要的是产品创意,是否能匹配他们的兴趣与爱好,未来酒店将更多应用场景,酒吧、餐吧等也会成为城市的社交聚集地。
为了争夺千禧一代客群,各酒店集团早已推出社交型酒店,从年轻人的社交需求入手,探寻酒店的“新属性”。社交型酒店强调“大公区”,喜欢采用炫酷、新潮的设计元素。融入了共享办公场景、有的与在线购物相结合、有的更倾向于生活方式、有的则延伸为社区酒店,探索“公区社区化、房间生活化”的模式。
在过去,浴室被视为辅助空间,所以为了尽可能地扩大客房生活领域,浴室的空间常常被最小化,现在的人更享受慢生活,在设计中可以注重浴缸、泡池的运用;80后家庭渐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群体大多有带孩子出游的需求,融洽的家庭需要更多时间相处,亲子房的需求将会增多。
传统酒店老硬件、固化管理的问题越来越显露无遗,各大酒店集团及酒店管理公司都在开发小众的酒店品牌,小众品牌更加倾向于时尚个性,契合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以审美需求和面积较小出租率高、公区附带多样性功能等取胜。
随着社会和互联网的快速地发展,人们的消费需求日渐从实用层次转向体验层次的趋势下,唤起消费者购买兴趣的,不只是理性思考下产品的性价比,更多在于感性的体验感受。而传统酒店硬件和服务的趋同限制了消费者个性化、独特性的体验,更不足以满足年轻一代。
诸多酒店和宾馆建造时间很久,设施老旧,传统的管理思路让酒店的运营只能走下坡路。大部分星级酒店配套的设施不挣钱,浪费人工和维护成本;有些酒店早期以接待旅行社为主,客群窄,如今赚的利润低,客房空置率高,面临非常尴尬的境地。
这样的改造设计需求会慢慢的多。在改造上一些传统的无用公区空间会被取消,提高运营效率;像客房会更开放式,室内外空间的界限会被模糊,厕所空间合理运用,灯光设置会被改进甚至是水疗设施增加等。
酒店开始把重心放在满足目标群体空间消费场景的搭建上,打开酒店封闭式的空间,开发更多的空间功能与业态,向住客和社会消费者开放,与周边街区的业态充分融合。
在酒店大堂及大堂吧的设计上,很多酒店品牌在形象升级后,都在公区做出了复合型功能的调整,例如接待总台同时兼备酒吧吧台的功能,大堂吧兼备交流区,阅读区等,会议室可以承接演讲、宴会、交流发布会等一系列活动需求,或者直接将传统的大堂改成书店、展厅、美术馆、多功能厅等,满足多元化用户体验。
公区不止是接待门面的作用,更是酒店品牌识别和文化特色的展示。就像中高档品牌网红亚朵S酒店的公共区域,就同时满足了书店、轻吧、早餐厅、联合办公、多功能厅等功能;W酒店全球近50多家,每一间大堂都让人眼前一亮,像是一个兼具观赏和展示功能的舞台。
在未来“酒店+”的多场景融合的格局会慢慢的变多,甚至会和研学旅行、文创、观光农业等相融合,进行多场景、多主题、多人群的开发和应用。
无论高端品牌还是经济型,都在向时尚精品方向靠近,融合多元化的场景与题材,满足基本便捷与舒适外,寻求不一样体验。
小而美的酒店是未来的宠儿,最多几间或几十间的精品酒店成为资本和情怀追逐的目标。个性是小型酒店的灵魂,如何塑造吸引人的“噱头”是设计师最要关注的。
艺术体验型的酒店将会更受欢迎,顺应文化消费需求的变化,通过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染力赋予酒店更深一层的含义,从而营造出不同的生活方式。
可以融合当地艺术的主题元素或民俗风情,从小摆件、风光照片到大规模的装饰,将当地艺术融入酒店视觉。
艺术型的酒店不仅仅只提供休息、餐饮,还能在精神层面也能得到获取,拓宽人的视眼。
一些酒店作为旅游景区生态链里的一环,会和景点形成联动。毕恭毕敬的刻板服务将会被更人性细致化的管家服务取代,从起居饮食到出游指南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
酒店的发展已经不是传统服务、硬件上的比拼,所谓的创新、个性化也不是为了单纯地装格调,卖弄情怀,是让客人被所营造的服务和氛围感染,能切身感受到酒店的品质和文化。只有做到更加细节化,生态化,发挥自身特色,才不缺独有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