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影响重建房屋震后百姓居住问题怎么样才能解决?_开荒保洁_IM体育官方/入口
首页>> 首页 > 服务项目 > 开荒保洁

开荒保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服务项目 > 开荒保洁

低温影响重建房屋震后百姓居住问题怎么样才能解决?

更新时间: 2023-12-27 10:15:33 作者: 开荒保洁


  随着救援工作收尾,灾后群众生活安置问题摆在眼前,怎么住的问题‍愈显紧急。活动板房、外迁别地等等,成为此后替代“帐篷”的可能方案。

  A4纸上印着“不得入住”,白纸黑字分明,贴在街道两侧的一些大门上。12月20日下午,王平一行人手里拿着这样一摞纸,正在大河村挨家挨户排查。

  他们来自甘肃工程咨询集团,正在做灾后应急评估。正走访的大河家镇是此次积石山6.2级地震中受灾尤为严重的地区。当地民房绝大部分为平房,多位在震后当夜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参与救援的、公安民警告诉《南方人物周刊》,正常的情况下,震后黄金救援时间为72小时,但平房救援不涉及挖开高层建筑物所需的时间问题,加之当地夜里低于零下10℃的低温度的环境,生命搜救的阶段在19日天亮前基本结束。

  甘肃省20日召开积石山6.2级地震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截至19日下午3:00,救援工作已基本结束,相关工作重点将转为伤员救治和受灾群众生活安置。在灾后重建房屋、妥善安置居民方面,低温是需要面对的一大问题。

  2023年12月20日,王平一行人在大河村做灾后评估,给一些危房贴上“不得入住”标识。

  民房多见裂缝,严重的发生了倾斜倒塌,碎砖、残瓦和土渣落在路旁,王平已经数不清走过多少条这样的街。他和同事们正在一一统计哪些房子有问题、哪些房子没问题,这关涉到当地受灾群众的居住选择,是能回到原来的家住还是要推倒重建?

  相隔几百米远,这些房子的主人正在安置点的帐篷里避寒。尽管是一天中最温暖的午后,这里的温度依然保持在零下的低温。帐篷外,牛肉面、饺子的供应点随处可见,仅大河村安置点就有超过5处餐食供应。

  “不能一直住在帐篷里,”王平向《南方人物周刊》介绍,目前大河村的危房比例不高,大概在30%到40%之间,每家房屋的受损情况都不同。多户人家院里有不止一栋房子,其中建造时间较久的老房子遭破坏非常严重,一些满足安全性能条件的新建住房后面还能够继续住。

  距大河村5里地左右的陈家村,是大河家镇受灾尤为严重的村庄,重建的工作更加艰巨。

  当地多位村民介绍,本地盖房子绝大多数不会请专门的工程建筑队,“那太贵了。”村子里盖房基本靠互相帮忙,几个人合力把房子盖起来,“人人都是建筑师,家家都有施工队。”

  但这样的施工从不在冬天进行。入冬后,积石山县通常处于零下的低温中,即便家里需要修房子,也会选择在来年开春后进行。一般过了9月份,房屋的建造、修补就不再进行。

  大河家镇康吊村,马大广站在自己坍塌大半的房子前面,以后怎么住的问题他还顾不上想,他的两个孩子在这次地震中丧生。眼前是倒了一半的院墙,均匀打着窟窿眼的红砖堆在脚下,里屋的墙已是断壁,露出些蓝灰色的“空心”砖,这样的砖比红色的实心砖便宜不少,但其抗冲击能力不如实心砖。

  这栋房子是马大广凭自家之力盖起来的,施工队4人,马大广、他的父亲,以及两个弟弟,一家人合力盖了两个月,房子有了,住了十几年之后,又在地震中坍塌。

  相比于一般村民,马大广是更专业的“实施工程人员”。原先他在村里做盖房小工,一天能挣一百多元。马大广最怕的是雨天,不能上工意味着没收入。最近几年,他没挣到什么“施工费”,家里4个孩子花销大,钱不够用。

  今年12月初,和村上很多中青年一样,马大广出门打工。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经劳务公司介绍,他的目的地是广东中山的一家电子厂。在那里,一小时能挣18块钱,每天工作10小时,包吃住。

  火车坐了两天一夜,总共38小时,马大广记得清楚,他就这样从积石山县城来到广州,路费花了三百多元。在广州,一辆中巴车拉上他和工友们,这一站的目的地才是工厂。

  根据劳务公司规定,像马大广这样的“工友”,干满3个月报销单程费用,干满6个月报销往返费用。

  只上了8天班,地震来了,马大广赶忙买票回家。站在塌了的院墙边,马大广从黑色呢子大衣口袋里掏出一张机票,日期栏显示“12月19日”,地震次日。那是他能买到的最早的一趟航班,也是他第一次坐飞机。

  回到家了,等待马大广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震后第一夜,房子坏了,他所在的康吊村一些居民没有住处,只能在露天里烧秸秆、柴火、煤炭取暖。另一边,救援工作正在一步步进行,更多的帐篷不断被运到村里,眼下的居住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人不能在帐篷里住到开春吧?”赵强走在大河村的主街,看着不远处安置点的一片帐篷。他来自民间救援队,参加过多次地震救援和灾后重建。

  赵强指着街边一座房子,上面清晰可见多条一指宽的裂缝,他告诉我,这样的房子无法修补,必须推倒重建。“这样的低温度的环境下,普通水泥凝固困难,盖房子还涉及到打地基的问题,”赵强知道有些特殊水泥材料能够完全满足低温下的建造要求,但造价过高是另一个难题。

  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般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以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特殊的比例混合,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在建筑行业有近20年施工经验的北京某国企房地产研发企业项目负责人孙铭告诉《南方人物周刊》,水泥施工的合适温度是在10℃到45℃之间。温度太低会影响水泥水化的速度,温度过高会导致水泥里面的水分快速蒸发,导致水泥出现开裂的情况。

  在目前积石山县这样的低温度的环境下,水泥的凝固时间会显著延长。正常条件下,水泥的凝固时间一般为几十分钟至数小时。在低温度的环境中,凝固时间可能会增加到数小时甚至更长。另外,低温会阻碍水泥的完全反应,降低水泥强度。同等条件下,“水泥强度”与房子的“牢固度”是正相关的。

  相比于土坯、砖瓦,在原材料的选择方面,水泥混凝土是更加抗震的。是否“抗震”也受整体设计结构的影响,但平时当地村民盖房子很少考虑结构问题,因为都是村里人帮忙盖起来的,都没有经过专业设计,孙铭补充。

  通常情况下,住宅建造要尽量避开低温度的环境,当前孙铭在北京的相关施工都已经停止,“没有特殊情况,不会冒这个险在低温下作业。一是增加成本,二是机械和人工降效。”

  震后的第二个白天,20日,安置点的村民三三两两,回到附近自己的家中“看一眼”。

  “砖瓦、土坯盖出的房子,基本没什么抵抗震动的能力,钢筋混凝土材料更抗震,主要靠的是钢筋。材料和结构是抗震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建某局工程口的工作人员李成表示。“实施工程质量也很重要,”他又补充,“一些‘工程’可能不是原材料和结构造成的。”

  盖出牢固的房子需要时间,李成结合当地低温条件,“个人建议先住活动板房。”他参与的多数是楼房建造,都有相应的抗震要求。在造价方面,他介绍,满足抗震要求的楼房一般来说单方成本在4000元左右,一户人家大约要80方。受制于不同地方的人工、材料、机械价格水平的不同,价格会有相应波动。

  在受灾尤为严重的陈家村安置点,19日一早,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临夏州分公司就支上帐篷开始工作。19日当晚,他们就赔付了700万元人民币,也是本次灾后保险行业内第一笔赔付。工作人员介绍,自2020年开始,临夏州各县的应急局通过招投标选择保险公司来做这样的保障。以本次地震为例,积石山县政府应急管理局作为投保人,被保险人是全县百姓,向保险公司购买了全县居民财产和人身伤亡保险。

  单次事故最高赔付的最高限额是700万元,按照满限额,该公司已一次性给积石山县应急局打款700万元,后续该局会向保险公司反馈这笔钱的用途明细。

  12月19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向甘肃、青海两省预拨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2亿元,其中,甘肃1.5亿元、青海0.5亿元,支持地方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和影响。

  随着救援工作收尾,灾后群众生活安置问题摆在眼前,怎么住的问题‍愈显紧急。活动板房、外迁别地等等,成为此后替代“帐篷”的可能方案。

  冬季建房虽然难,但也有相应的施工措施。孙铭介绍,可以往混凝土里加防冻剂,保证混凝土前期强度;做完混凝土后,可以对整体结构做保温措施,如覆盖保温棉被或加热设备等,以提供合适的温度条件,促进水泥的反应和凝固过程,减轻收缩变形。

  孙铭还提到此前疫情封控期间,集中建造隔离病房的施工经验,“预算可能会超出寻常标准10%,但是成本可控。”孙铭补充,“措施到位可以消除质量隐患,但要注意后期维护,维护期约在1-2个月之间,而非房子的全寿命周期,后期正常了就不用特殊维护。”

  21日,震后第3个白天,开往积石山县的货车仍在行进。在田地里暂时靠生火取暖的当地居民正陆续转移到帐篷中,他们将在那里等来下一步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