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4-04-23 03:34:39 作者: IM体育官方入口/家庭保洁
中新网纽约11月22日电 人们会因为一个场景,记住一段生活;也会因为一所建筑,记住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国驻外使领馆的建筑,能让外国人从近处目睹中国走向繁荣的历程。中国驻美大使馆新馆舍就要在波及北美的“中国热”中破土动工了。
中国与美、加的外交关系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随双边交往增加,各地使领馆承载的任务不断加大,在华盛顿、纽约、芝加哥、温哥华等地,中国使领馆的装修改造要求纷纷提上日程。
中国驻美大使馆新馆位于华盛顿国际使馆中心区,拟建馆舍建筑面积三万多平方米,工期约三年。
很多人以为,外国政府一旦在美国买下地皮建使领馆,就可以随心所欲,想建成什么样都行。其实不然。美国政府对所有建筑的新建、改造、装修,都有一套严格、甚至繁琐的审批制度。
以改建完工的中国驻美大使馆教育处为例,它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使馆区TILDEN街的官邸建筑群,始建于十九世纪初,本身就是历史文物保护建筑。相对于美国二百多年的短暂历史来说,十九世纪的建筑就是宝贝。所以,虽然中国政府一九九九年买下约一万平方米的院落以及院里七栋大大小小的楼房建筑,教育处改建、装修初期,设计人员当真千难万难。
首先是向美国历史文物保护局申请,审批改建方案。文物局要求,改造后的建筑物外观、风格都得和老房子相仿,包括庭院的设计风格、材料选用,都要和古建筑风格协调一致。院落中几乎所有房屋外观,包括小小的酒窖外墙都不能随意更改,不论是原有建筑还是新扩建部分,所有外墙装修,特别是外门窗,从样式到材质都严格要求保持原有古建筑风貌,外墙围栏也不宜使用很现代、新潮的材料。
如何做到既满足房屋的使用功能和美观效果,又满足历史文物保护部门的要求,这无疑会给设计和施工增加难度。而且,文物局还要把设计的具体方案拿给当地居民委员会征求意见,经过每月一次的公听会后,文物局才形成审批意见。因此,许多改建项目就在审批流程中搁浅。例如因为居民委员会反对,麦当劳就是无法在很多美国城市的高档别墅区内开设分店。
起初,因为设计人员不了解美国政府的审批流程,中国使馆教育处的改造建设方案迟迟审批不下来。直到2001年中,已在美国“扎根”十多年的中建美国公司接手工程,新聘设计师,重提设计的具体方案进行报批,教育处的改造工程才走上正轨。
施工期间,中建美国公司的项目经理梅运柱几乎天天“泡”在工地,提起整个项目各个阶段的设计报批以及在房屋改扩建装修和庭院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的种种细节,他如数家珍:
建筑群中的主楼是美国乡村风格的三层古典式木结构建筑。别看经过小二百年,经专业工程师检测,虽因年代久远、局部有沉降现象,但整体的结构不影响正常使用。所以,改造方案要尽可能体现出使用价值最大化。
首先是设法把主楼原来只有八十多平方英尺的封闭型回廊,扩建成八百多平方英尺的阳光房,专用于日常活动或中型餐会。从阳光房落地窗望出去,参天林木,凄凄芳草,蓝天白云,精心设计完工后的庭院景致尽收眼底。同时,也相应扩展地下室空间八百多平方英尺,改造成美国浓郁乡村风格的酒吧式宴客场所,古色古香,相得益彰。另外,对院中的两栋辅楼也都分别争取到扩建许可。竣工后的有效使用空间大幅度提升,加之庭院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整个房地产大幅增值。这也是业主最满意的结果。
作为项目经理,梅运柱显然对自己日夜牵挂操劳和运作管理的工程建设项目注入了自己深厚的感情:“酸甜苦辣,点滴在心头。整个工程下来,人几乎都要脱一层皮。但是,值!”从他的言谈中,强烈感受到作为项目经理,在成功实施完成一个特别的建筑作品后的满足和自豪。美国国务院使团办及历史文物保护局等地方主管机构、建筑师和当地侨学界,也对新建筑普遍肯定和赞誉。
教育处常和文化人打交道。全世界哪里的文化人都相仿:有点尚古,有点鄙夷钱财,喜欢凡事能说出点“门道”或典故的东西。加盟中建美国公司八年,现在独当一面的梅运柱,似乎很理解文化人的这些品性。他把这些理解也融入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过程中。
华盛顿的冬天满冷。使馆教育处买下的老房子里,本身就带一套水暖系统。“不说别的,就那些个暖气片就够你费心思的了,”梅运柱有些自嘲地说,“旧的暖气片上满是雕花,看上去古色古香得不得了。这样的好东西一定得给新业主留下。但怎样协调好新拼花木地板的安装与保持暖气片的稳固不渗漏,需要仔细研究方案,做到万无一失。我们决定采取区别对待的方式,部分可拆式暖气拆除重装;部分不可拆暖气,拼花地板采取比较特殊施工工艺,这样尽管增加拼花地板施工难度和人力成本,但能保证水暖系统的安全运行。”
梅先生回忆说,房子里遗留下来的五盏老式吊灯,其工艺和材料都极为考究,除极具装扮修饰的效果的水晶球和水晶链外,有的还是银制灯架,连穿水晶球链的铜线铜钩上都有花纹。但由于许多水晶球链破损或不全,大部分灯座损毁或铜钩线生锈,工匠们便把五盏水晶灯拆下来,经过加工处理,重新配置组装后,挂在宴会厅等处继续使用。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对外交往中,各式应酬总难免。上百人的餐会可以在“阳光房”里举办,十位左右的贵宾可以请进宴会厅用正餐,另有一些三、五人或很随意的小聚如何正确地处理?设计师参照美国典型乡村酒吧的设计格调,在地下室开辟了充满怀旧色彩的酒吧。粗犷的装饰横梁,墨绿色的木条屋顶和彩色帆布棚顶,从乡间市场搜寻来的式样笨拙的木桌椅和灯饰,反而增添古朴、淳厚的乡情,不论等级,消除隔膜,只做朋友。
类似这种讲究特色的例子,还有很多。2002年夏天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新办公楼,便是深受喜爱的东西合璧的建筑经典。
中建美国有限公司是该项目的总承包商,项目经理王海宝先生介绍说: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馆位于温哥华西区高尚住宅区,离市中心距离不超过1公里,而且机场到市中心的主干道格兰威尔大街也从门前穿过,其地理位置确实是高贵而显要。只要是“飞”到温哥华的人,一定会到市中心去观光,也一定会注意到它的存在。
温哥华总领馆由两幢建筑组成,一幢为办公楼,另一幢是总领事官邸。按、照原来设想,如能把两幢建筑全部推倒重建,合二为一,是最佳选择。但是,由于总领事官邸部分是加拿大政府明文规定、必须保留的法式古建筑。如果全部拆除重建,换成个高度、面积相仿的“大屋檐”式标准中式建筑,当地政府恐怕不批准,邻居们可能也有意见。
于是,业主请来一位熟悉当地情况、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华裔加拿大人当总设计师。即便如此,为完成类似美国式的审批手续,仅仅是方案设计报批就花了近七年的时间。
2000年,温哥华市政府最终批准的改造建设方案是同意原来办公楼可以拆除重建,而官邸一定要保持整个外观不变,允许进行室内改造。如何使两幢建筑物在外观上有机融为一体,又能体现出中国特色,对建筑师是一项考验。
新建的温哥华总领馆办公楼共三层,那是一个既有东方特色、又很西洋的样板。红砖绿瓦(其实是铜瓦,建筑师利用了铜的氧化原理,随岁月流逝铜瓦而变绿变旧)的八角楼、美观轻巧的大屋顶是中国建筑的象征。就连主入口处那两扇金光闪闪的铜门上的图案,都是建筑师仿造中国宫廷大门上那镂花效果匠心独运的结果。而那丰富多变的建筑线条、厚实凝重的石材墙裙,以及舒展精巧的门廊,则体现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特点。
温哥华总领馆新办公楼与古旧的法式总领事官邸之间,是一带开放式、钢梁暴露在外的走廊。建筑师大胆使用了一种特殊的钢材作为连接新建办公楼及总领事官邸连廊的立柱和大梁。此种材料耐腐蚀、不怕直接曝露在空气中,当它接触水分后,外层的腐蚀层会形成保护膜,可以阻止锈蚀继续发展,进而达到防锈的目的。这样经过日晒雨淋,人们看到的是与官邸外墙极为相似的棕红色。一些不知内情的人常常把这两幢建筑年代不同、结构和材料也有很大差异的建筑看成一个楼。
再看看装修用到的材料。外墙材料除了使用棕红色装饰砖外,还选用了石灰石抛光墙板。外窗除采用铝合金幕墙外,其余均为木窗,玻璃为双层防爆玻璃。屋顶在多功能大厅及八角楼部分为铜屋面,其余均选用美观耐用的天然石板瓦。
室内设计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是突出了对内和对外装修标准的差别。会客室、多功能大厅用于接待,装修用到的材料就比较高级,多是花岗岩地面,木墙板等。二是充足表现加拿大建筑的特点,大量的使用加拿大的特产木材。在一层公共区,墙板、木门使用了加拿大东部地区特有的雀眼枫木板。就连多功能大厅的大梁,用的也是用木板复合而成的大跨度弧形梁。三是整座大楼从采暖通风、空气调节、消防喷淋到人员出入及安全监视系统等全部可由计算机终端控制。再加上诸如园林自动灌溉系统、自动融雪系统、应急发电机以及紧急路障等,毫不夸张的说,它真正是一座智能化的现代化建筑。
除了考虑正常的使用功能外,在本工程还有体现当代建筑标准的人性化设计。从室外进入主楼有专供残疾人使用的轮椅坡道,电梯可以直达各楼层及地下停车场,在每层楼梯处还设置了紧急状况避难区等等。另外,为避免也许会出现的紧急灾难,在地下室还辟有安装了可防毒气的空气过滤系统的“紧急避难区”,该项设计完成时,美国还未发生那场震惊世界的“九一一”事件,有些人可能认为这是多此一举。可如今看来,加拿大设计师确有些非同凡响的眼光。
众所周知,近十年了,中国建材的加工水平显著提升,海外使领馆装修中,这一点体现得更明显。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是中国最大、全球排名第十六位的工程承包商。由于其海外分支机构多、历史悠远长久、经验比较丰富,使领馆要改造、装修,往往首先会想到中建。中国的承包商在海外承揽中国政府的工程,肯定会特意偏袒中国的建材供应商吧?
作为项目经理,梅运柱曾与室内设计师遍访位于美国东海岸中部盛产家俱的北卡罗莱纳州,发现美国制造的一扇玻璃嵌花门少说也要上千美元,可中国制造、同样美观甚至品质更好的花梨木玻璃嵌花门才两千块钱。“价格差这么多,加上运费也很值啊!在质量和送货周期有保证的前提下,那我们当然就用中国造的。”
常跑工地的梅先生谈起关乎建材品质的几个外在要素:一看加工机具,二看加工工艺,三看运输条件,其中加工机具最关键。
比如,象意大利、加拿大的石材加工设施是全球公认最好的。中国的民间手工工艺水平是较高的,相对而言,机械加工水平与其它国家相比则有很大的差距。二十年来,中国建材厂商先从台湾香港引进加工设施,后来直接引进意大利、加拿大的设备。随着加工机具的改善,中国石材的加工工艺水平也不断提高。
在美国,大理石一直都被看作是很高档的装修用到的材料,七、八年前,每平方米通常二百多美元,现在降到几十美元。这和参与美国建材市场之间的竞争的中国产石材成本低、质量好有很大关系。比如内装修用的大理石,有时镜面加工磨光度要求很高,设备条件好的中国厂商现在都能做到。再比如外装修用的花岗岩板材,要看平整度和边角的处理效果,若加工不好,不论是干挂还是湿铺,石材的缺陷都很难弥补,即使勉强修补,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中国的石材加工水平在美国建材市场上已越来越具有竞争力,其加工质量和价格上的优势已逐步显现其优势。新建的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岛的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公寓楼和办公楼改造大部分外用装修石材就是中国制造的,效果很好。
梅运柱说:“如果用中国建材效果一样好,还能替业主省钱,我们承包商何乐而不为呢?”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建筑市场。中建总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承建商,在美国市场摸爬滚打近二十年。他们在南卡罗莱纳州给美国孩子盖过学校,在纽约建过地铁站,还要在曼哈顿建万豪酒店。至于使领馆的“地盘”上,更少不了中建的名字。中国驻美使馆教育处、经商处、武官处、文化处的改扩建项目,中国驻纽约、休斯顿、芝加哥、温哥华总领馆的改造,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的项目,他们都参与过。
中建美国有限公司的总裁袁宁说,中国驻美使馆是具备极其重大意义的标志性建筑,如果能承包建新馆的项目,肯定很荣耀。但这份荣耀,无法轻轻松松得到。例如,承建商要有强大的专业施工力量作后盾,但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有在美国组织施工和工程管理的坚强实力和厚实基础;既要与美国联邦及地方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信用关系,还得能赢得中国政府的信任和各界的赞誉;既要精通美国建筑规范和商务做法,还得熟悉使馆建设的特别的条件,懂得运用中国传统施工工艺……所有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能获得的。
他承认,中国驻美大使馆新馆工程是中建美国公司目前最为关注的项目之一。(完)